Pages

Tuesday, August 18, 2020

你也曾為了「吃」,和伴侶大吵一架嗎?南轅北轍般的飲食習慣,該如何妥協?|辣椒夫人Madame Spicy |換日線 - 換日線 Crossing

sendirisolo.blogspot.com

由於對糧食安全的危機意識,近日中國重啟了 2013 年實行的「光盤計畫」,大力宣傳適量點菜、吃剩打包等觀念,希望降低餐飲浪費。但其實,飲食觀念根深蒂固於每個人的家庭,要改變宴客寧願多點、也不能不夠,以及不愛打包吃隔夜菜等習慣,並非一蹴可幾。 

飲食習慣來自個人過去潛移默化的生活經驗,讓我發現走入婚姻後,關於「吃」這件看似簡單又日常的事,卻常成為我和老公衝突的來源。

約會時,我們對於伴侶的飲食習慣常只是略知一二,婚前我和老公從牛排吃到肉羹麵都沒問題;婚後,我們卻常常還沒上桌就大吵一架。尤其在有了孩子後,我們夫妻倆在飲食觀念的衝突更是達到白熱化。

在家開伙還是買外賣?開飯之前的衝突不斷

老公從小家裡一直以外食為主,有時用泡麵或點心也能打發一餐。再加上他不是美食主義者,更不重視營養,所以「吃」對老公而言,就是解決肚子餓的問題,沒必要花太多力氣或時間。

我從小家裡的飲食習慣和老公不同──帶著南台灣的飲食習慣,早餐從一碗熱騰騰的虱目魚麵線開始,即便經濟不是很闊綽,仍然認為「吃得好」是人生重要大事。

上半年的某一天,女兒在接近傍晚時開始要糖吃。「你餓了嗎?要不要先吃點餅乾或水果?」我從冰箱裡拿出蘋果,接著拿出晚餐要煮的青菜,回過頭叫老公陪一下小孩,讓我去準備晚餐。

老公不悅地皺著眉頭,「你打算要煮喔?我以為我們出去吃就好!」我用一種木已成舟的淡定說:「但是我下午就解凍了海鮮,凍回去就不新鮮了!」深知老公不願意暴殄天物,這招常常很管用,最後他只好妥協。

這幾年,我們總是為了是否要開伙而爭吵。「煮飯太累了吧!我一想到煮完飯還要洗碗、收拾廚房,就覺得很煩!我們不能輕鬆一點嗎?」老公的話沒錯,但是我覺得為了孩子的健康,辛苦一點也是值得。「反正也都是我煮、我收,你意見不用這麼多吧!」我不甘示弱地回他。

老公認為從備菜、烹飪、到收拾,花上個大半天,簡直是浪費生命。但是對於從小生長在「吃要吃好」的家庭,讓我願意為了美味和健康,付出更多心力。我們無法改變對方的想法,又互不相讓,所以總是為了是否開伙的決定而不愉快。

對於「愛惜食物」的標準不同,讓飯桌淪為戰場

因為家庭教育,老公抱持著「浪費食物是天大的罪過」的信念,並且徹底實踐這個愛惜食物的美德,即便已經吃得過撐,或是遇到不愛吃的食物,都會勉強自己吃完。

我雖然也不愛浪費食物,但是標準沒有這麼嚴格。因為我們對於「浪費食物」的標準不同,有一段時間,女兒只要一上桌吃飯,餐桌就成了戰場。現在 4 歲的女兒,從小對吃飯就興趣缺缺,即便我特別花心思為她準備飯菜,也不見得領情。當女兒拖拖拉拉、不想吃飯,是不是該堅持要求她清空盤子,我和老公的意見總是相左。

我們沒想到,當爸爸嚴格地不許她剩一粒米、媽媽卻覺得盡力就好,這樣的衝突最終演變為女兒吃飯的壓力。直到女兒開始出現想吐等厭食現象,我們才驚覺應該要讓吃飯回歸為一件輕鬆快樂的事,避免過度關注她在飯桌上的表現。

廣州人花費 1 天煲湯,美國人用 10 分鐘解決一餐

這幾年來,我和老公從台灣、洛杉磯、再到廣州,發現各地飲食習慣差異甚大,慢慢覺得我們之間的飲食衝突實在是小巫見大巫。

對於習慣沙拉與速食的美國人來說,即便偶爾下廚,也不愛弄得太複雜。我曾到一位美國朋友家裡作客,朋友的媽媽在退休後,為了健康盡量自己下廚,但都是採取極為簡便的烹飪方式。她將肋排事先醃好,餐前從冰箱取出、放入烤箱,接著一邊看著電視、一邊等待肋排烤好。接著再拿出一個貝果麵包(Bagel)、準備好生菜沙拉與咖啡,就是豐盛的一餐了。

對於這位美國媽媽來說,比起食物的美味與變化性,她更在意用最簡便的方式,享受健康的一餐(她吃的生菜都是有機蔬菜)。如此一來,她能夠兼顧電視時間,以及有更多餘裕照顧家裡花園中的玫瑰花和橘子樹──吃完飯後,她驕傲地帶我參觀她一手打造的小花園。

離開美國之後,我和老公輾轉至有「美食天堂」之稱的廣州生活。廣州人為了煲一碗「靚湯」,可以花費 1 天的時間。在有幼兒的家庭,他們通常另外煲瘦肉湯或準備清淡的寶寶餐,不像重視方便的美國人,常直接買罐裝的寶寶食物。

廣州人重視食材的新鮮度,因此常需要天天(甚至餐餐)採買。準備好一家大小的飯菜,往往花費了大半天的時間。許多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,往往會雇用專門的「煮飯阿姨」。因為對於口味的講究,來家裡打掃的阿姨不見得能勝任,因此雇用不同的阿姨各司其職,而煮飯阿姨的行情總是很不錯。

洛杉磯和廣州彷佛是美國和中國飲食文化的縮影,讓我很難想像要是有一天,這兩種人必須一起生活,該要如何妥協?

當愛吃麻辣鍋、滷肉飯的她,嫁給愛吃漢堡、薯條的他

我有兩個從小隨父母從台灣移居美國的表妹,因為從小家裡總是準備「家鄉味」料理,所以即便在美國生活多年,她們仍然不是特別喜歡美式食物。後來,她們卻都嫁給了愛吃漢堡、薯條的另一半。

當我在美國的時候,慢慢發現婚後的表妹常不再堅持自已最愛的各種中式料理。她們和老公一起重新發現了兩人都能接受的其他異國料理;偶爾表妹也會配合老公一起吃漢堡;或者當她在家煮麵時,老公就另外買速食回來。

這幾年經歷不同的飲食文化洗禮,讓我發現「吃」的背後,其實代表了更深層的價值觀。飲食習慣是一點一滴養成、也不容易改變的。想一想,老公不愛開伙,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不希望我太辛苦;與我相左的意見背後,其實也是一種體貼。當我們為了「吃」而爭執時,也許不該冀望改變對方,應該給予更多的包容,試著各讓一步、從中找尋平衡點。

執行編輯:吳玲臻
核稿編輯:林欣蘋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August 19, 2020 at 12:20PM
https://ift.tt/3hgYZjK

你也曾為了「吃」,和伴侶大吵一架嗎?南轅北轍般的飲食習慣,該如何妥協?|辣椒夫人Madame Spicy |換日線 - 換日線 Crossing

https://ift.tt/3fC8J6S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